光线穿过灰尘、水雾等胶体粒子,会形成人眼可看到的光束现象,这就是丁达尔效应。这种神秘而宁静的现象,既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拍摄,又可以通过PS后期处理获得。
常见题材
丁达尔效应的产生有两个必要条件:一是必须有光线照射,二是现场要有灰尘、雾气(水汽)、烟雾。其拍摄难点在于场景的不确定性,而且只能在逆光和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。
光韵黄山 张恣宽 摄 夕阳下的黄山,雾气茫茫,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形式美。后期调整时加强了光线效果。
古民居或昏暗的室内,阳光从木格窗户中射入,房屋中的灰尘在阳光的照耀下,仿佛也变得有了生命,给沉静的房间带来了生机。温度较低的室内,水壶冒出的热气,在阳光的照射下,也会形成一道道美丽的水蒸气光柱,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梦幻的感觉。
在壮丽的自然景色中,如果能将丁达尔效应融入其中,可谓既壮观又唯美,能够为画面增光添色,增加形式感。早晨和傍晚,如果天上的云层比较厚,多云的天空,阳光透过云层,洒下万道金光,让人感到既神秘又壮观。天空中的霞光万道,与阳光下层峦叠嶂的山峰、城市高大建筑群的剪影、江湖海面的船只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参数设置
背景的选择对于拍摄丁达尔效应至关重要。建议选择偏暗的背景,并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,能更好地凸显光柱的亮度和形态。对画面偏亮处(注意不是最亮区域)进行点测光,一般都可压暗背景。
拍摄丁达尔效应时,需要较小的光圈来保证景深和灰尘烟雾的反光,所以需要优先保证光圈。选择光圈优先拍摄模式,将光圈设置为F11或更小,感光度为ISO200,快门速度自动,根据画面明暗来调整曝光补偿。使用三脚架稳定拍摄可以避免图像模糊,提高拍摄成功率。
在拍摄光柱时,可能会出现色彩的偏差,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光线条件调整白平衡。黄昏时拍摄,建议将色温设置为6000K-8000K,让画面偏黄,更有丁达尔效应的神秘感。清晨拍摄林间光束或雨后光束时,不妨将色温设为3500K-4500K,会让画面更加唯美。
展开全文
后期制作
拍摄丁达尔效应的图片后,建议在PS中,对图片进行常规的色彩调整,着重增加图片的对比度,强化阴影、高光,让丁达尔效应在画面中更加明显突出。
如果没有拍摄到丁达尔效应,也可以在PS中制作。首先必须选择一幅符合产生丁达尔效应环境的图片,这一点很关键。然后进行以下步骤:
1.创建新图层,在工具栏中选择“画笔工具”,设置画笔的颜色为白色。选择最亮的光点(太阳光、灯光等)为起点,使用画笔工具在新图层上绘制一条条放射状直线,这些直线将作为“光柱”。
2.然后选择“模糊/径向模糊”,模糊方法选择“缩放”,模糊数量为“40”左右,注意“缩放”点,应该与最亮点相吻合。
3.将图层的“混合模式”设置为“叠加”,使“光柱”与原始图像融合在一起。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,以获得更好的效果。最后将所有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。
后期制作“光柱”步骤比较繁琐,需要不断调整光柱的位置和模糊效果,以达到最佳表现。
姐妹俩 张恣宽 摄 霞光展现出她们青春活泼的身影,美丽的环境也弥补了没有细节的缺憾。
文章刊发于《中国摄影报》·2023年·第70期·7版
《中国摄影报》邮发代号1-126
对开每周两期
24个版全彩印刷
全年100期共150元
怎么订阅2023年报纸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